法案卡關 徵收碳費延至2024年

新聞來源:https://udn.com/news/story/7266/6231983

記者:吳姿賢

 

因應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俗稱碳關稅),台灣規畫對每年排碳二點五萬公噸以上的「排碳大戶」徵收碳費。但授予碳費收取機制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修法草案仍卡在行政院,徵收對象及費率也還不明朗,環保署長張子敬昨受訪說,盼今年完成立法、明年建立子法制度,擬於二○二四年開徵碳費。

 

不過,張子敬去年十月在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曾說,最快二○二三年就會訂定每公噸碳費金額,並在同年開始課徵。昨天他的最新說法等於徵收時程又延一年,環團批評可能拖累二○五○年淨零目標實施。

 

張子敬昨天接受網路節目「新聞不芹菜」專訪時表示,歐盟將在二○二六年徵收碳關稅,若台灣在此之前沒建立碳定價制度,將無法與歐盟談判貿易公平等問題;目前溫管法草案已在行政院,希望四月底送立院審查,若今年完成立法,明年就可以建立徵收對象及費率等子法制度,預計二○二四年、二○二五年開始徵收,「一定要趕在二○二六年前。」

 

環保署環管處長蔡玲儀補充說,正努力修溫管法,若草案今年可通過,希望一年內完成子法制度,計算時程確實最快要二○二四年才能徵收碳費。

 

至於外界關心的費率還是在漫天喊價,從比照鄰近國家每公噸台幣一百元,到環保署與英國在台辦事處合作的第一份碳定價報告,建議至少每公噸三百元起跳,不過經濟部去年指三百元「滿高的」,恐會影響產業競爭力,環團則喊到每公噸兩千元以上。

 

張子敬說,還未訂定費率級距,但希望靈活一點,設計差別費率,鼓勵企業主動減碳,也就是擬設計要求業者提出自主減量計畫,若達成即可適用優惠費率,因碳費不是財政手段而是經濟手段,透過誘因鼓勵業者減碳才是最大目標。

 

收取碳費是否可能導致成本轉嫁消費者、甚至引發通膨?張子敬說,收費對象會由大到小、以大帶小,也要考量民生、物價、通膨等因素,並要達到有效減碳目標,不是單純說每公噸收一、兩百元的問題而已。

 

至於財政部遲未規畫碳稅也備受批評。張子敬說,碳費較有針對性,只要排碳就要收費,且專款專用於減碳技術及投資上,碳稅則是統收統支,「對產業來說就是跟我收錢、感覺更不舒服」,目前採碳費先行。